你的位置:正规炒股配资平台_线上炒股配资平台_炒股配资公司排名榜 > 炒股配资公司排名榜 > 端砚 如何传承与创新?

端砚 如何传承与创新?

时间:2024-03-18 11:28:55 点击:88 次

  来到肇庆,你一定会被这座城市各处制作售卖端砚产品的店铺所吸引。事实上,早在千年以前,这座西江之畔、北岭山下的城市就凭借端砚名扬天下。

  作为一种有着古老历史的文具,从一块石,到一尊砚,它深刻塑造了中国的文化血脉,也塑造了肇庆这座城的文化基因。关于端砚,我们发起了三个话题。

  文/图:南方日报记者卢逸轩(除署名外)

  苏轼米芾都爱的端砚,为何“用一块少一块”?

  端砚的历史,可以追溯到唐代。

  唐人李肇《国史补》云:“内丘白瓷瓯,端溪紫石砚,天下无贵贱通用之”。

  “诗鬼”李贺在《杨生青花紫石砚歌》一诗中盛赞端砚“干腻薄重立脚匀,数寸光秋无日昏”,更是发出了“圆毫促点声静新,孔砚宽顽何足云”的惊叹。

  千余年来,在文人手上,端砚以研墨不滞,发墨快,研出之墨汁细滑,书写流畅不损毫,字迹颜色经久不变等优良性状,成为无数文人雅士竞相追捧的心头所好。

  唐代书法家褚遂良的端溪石渠砚、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从星砚、北宋书法家米芾的兰亭砚等诸多名砚,都伴随着他们的主人,在中国的文化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。北宋名臣蔡襄所用端砚虽不是名砚,但在其身故后,却以此作为陪葬。曾将端州改名为肇庆府的宋徽宗赵佶,更是酷爱端砚,《宋史》载,徽宗时代府库中收藏端砚多达上千枚。

  端砚行业内形成的共识是,品质上乘的砚材,以西江斧柯山附近的老坑、坑仔岩、麻子坑为最,并称为“三大名坑”。

  不过,现今再寻访当年的名坑,是难以目睹到当年的矿坑内景象的,在如今的紫云谷景区的老坑洞遗址,游客们也只能望着一汪清泉里的影影绰绰,“脑补”过去工人下坑开矿的景象。因为20世纪矿石开采过度,在本世纪之初,国家为保护矿产资源,对三大名坑采取了封矿措施,现如今市面上流通的三大名坑的砚材,也是“用一块少一块”。

  实用品还是工艺品,有人在用端砚写字吗?

  从地标产品的角度来看——用肇庆的砚石为原料,经过工艺加工而制成的具有研墨功能或观赏性的砚台,即为端砚。

  汉代刘熙在《释名》中解释:“砚者研也,可研墨使和濡也”。从古至今,端砚作为一种书写工具的历史,同中国书画一样都被传承至今。

  但同时值得注意的是,当前市面上,不少端砚趋于工艺品化、摆件化。这类“端砚”作品,从花鸟虫鱼,龙凤翔云再到高山流水,题材不一而足,观赏性极高,却只可远观,不可用于磨墨写字。

  中国文房四宝制砚艺术大师、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刘演良先生曾表示,“那些砚不是砚,是石雕”。刘演良先生看来,“真正的好砚还是应当突出砚堂,起码三分之二是砚堂。”

  端砚的由简到繁,从实用品向工艺品的演变,背后经历了一段历史长河。唐初,端砚以实用为主,砚台研磨面大,储墨量大。宋代文化学术发达,端砚开始走向实用与欣赏并重。元代统治者尚武,用砚文化受到冲击。明后至清康乾年间,端砚的实用性与鉴赏性又达到巅峰。清末民国时期,传统端砚文化受西方文化强烈冲击。新中国成立后,端砚的技艺又重新得到了发展,在花纹样式上也不断推陈出新。

  在中国砚都端砚文化村附近,聚集着大量端砚工作坊,这些工作坊集端砚加工、展示、销售等功能于一体,行走其间,敲击声、钻头声不绝于耳。

  在其中一家工作坊,记者见到了一位“90后”端砚匠人黄磊峰。出身于端砚家庭,刚刚年过30的他已经与端砚行业打了十五六年的交道,这个年龄放在整个端砚行业的从业者中来看,都属于年轻。

  对于端砚,自幼练习书法的黄磊峰认为,端砚应当回归到书写工具层面来看待和使用——“端砚的灵魂在于‘用砚’,在于为书写服务。”

  基于这样一种理念,黄磊峰更专注于制作传统的、作为文房四宝之一的端砚,而非砚雕摆件。他同时还认为,端砚作为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文化产品,凝聚着中国的传统美学和哲学,无论在端砚的外形,还是在端砚的纹饰上,都展现着人的思想和情感。“正如书法有书法的法度,端砚也应该有‘砚道’。”

  “端砚是一个非常传统的文化产品,我还是应当要回到端砚作为书写工具这一‘本源’上来,将最原汁原味的传统文化继承下来。”黄磊峰说。

  而广东省端砚协会会长王建华则认为,“端砚趋于工艺品化,是消费市场所决定的,但这也能让更多人认识到端砚”。“我们希望能够在全省、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推广端砚以及端砚文化,让这一优秀中华传统文化被更多人看见。”

  守正还是创新,端砚如何不“端着”?

  当我们将各类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置于时代的背景下考量,总是不可避免地要提到一个词——“创新”。

  毋庸置疑,创新是传统文化艺术焕发生机的一种重要方式,在这样一个文化艺术交融贯通、空前繁荣的时代,传统文化艺术通过创新、赋予时代特色等手段达到新高度的例子并不鲜见。故宫博物院曾推出大量备受欢迎和好评的文创精品,如由《千里江山图》创作的舞剧《只此青绿》生动展现了中华美学的魅力……

  当同样的问题来到端砚面前。

  今年,肇庆学院美术学院迎来了首届研究端砚方向的硕士研究生。在此之前,肇庆学院美术学院已面向本科生开设了与端砚相关的多种课程。当二十出头、思维活跃的年轻人们与有着超过千年历史的端砚发生碰撞,又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?

  在课堂中,一群本科生在授课老师的指导下雕刻着自己的端砚作品,他们所雕刻的题材大多是中国传统的天象、山水、人物、动植物等。

  美术学院副院长李刚认为,对于端砚这种特殊的雕刻,“创新是一定需要的,但是要有分寸和尺度,不能将传统文化的路子走偏了,要将传统文化传承好。”在李刚的课堂上,他并不会要求学生做大胆的创新,“大众还是更愿意接受传统的端砚。”

  今年入学的李娜,研究端砚方向的硕士研究生,在本科阶段她学习的是油画专业,她的同学里不少人在本科阶段学习的是漆画、水彩等专业,来到肇庆学院后,才开始接触端砚以及端砚文化。

  与家族式传承端砚制作技艺的手艺人不同,接受端砚专业教育的学生们在开始学习端砚制作之前,会学习各类传统文化,以及美学理论知识等,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和文化涵养。

  在这些有着不同种类艺术教育背景的研究生们看来,他们愿意在保留端砚本质特征的基础上,结合不同的艺术创作方式进行创新。

  “有的同学会将造型、彩绘艺术融入端砚的制作中,例如有的同学从《山海经》中汲取灵感制作端砚,还有的同学会考虑将一些动物元素与端砚相结合。”李娜介绍,“当然我们的创作并非天马行空,一定是在尊重端砚文化血脉的基础上来开展的。”

  ■相关

  从石到砚:

  一块石头的奇妙之旅

  我叫端砚,来自“中国砚都”肇庆。

  历经千年,才能从一块其貌不扬的石头,变成一方价值连城的端砚,是大自然馈赠、工匠慧眼识珠、大师精心雕琢的共同结果。

  想知道我是如何“成材”的吗?跟随我的记忆,一起见证我的成长之路吧!

  采石

  开采砚石是第一道,也是最艰苦、最危险的一道工序。因为端砚石不抗震,所以历来开采砚石都以手工为主。采石工匠要“识石脉”“分石肉”。砚石都在高山峻岭之中,石肉厚度只在0.3-0.5米之间。采石要在石肉四周开槽。凿到一定深度,再把整块石肉取出。因其难度大,故有“端石一斤,价值千金”的说法。

  维料

  开采出来的砚石并不是全部可以做砚材,经过筛选后,再去粗存精,万里挑一才能成为可用之材。维料石工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,有预测到表层看不到的石品花纹的“看穿石”技巧。

  设计

  制砚艺人要根据砚石的质量及石品花纹来设计,决定砚堂的尺寸和形状。在砚堂周围构思设计图案时,要兼顾砚堂周围的石材情况,如凹凸状态、石皮、石瑕等。

  雕花

  雕花是对设计方案的具体落实。常用手法有线刻(阴刻)、浅浮雕、深浮雕和镂空雕。无论何种手法,均要求下刀干净利落,图案线条流畅,物像准确,形象生动。砚石雕刻后是不能更改的,所以非常考验制砚师傅的技艺。雕刻完成后,需要打磨光滑,使砚台研墨手感平顺,用笔不损毫。

  上蜡

  为让砚石的花纹亮丽呈现,并起到保护砚石的作用,最后一道工序为上蜡。一块砚石就此完成华丽蝶变。最后,好砚配好盒,等待有缘人,成就一场美丽“砚遇”。

  整理:卢舒曼

服务热线
官方网站:beautifulinsideandoutbook.com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六(09:00-18:00)
联系我们
QQ:2852320325
邮箱:w365jzcom@qq.com
地址: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光谷大道国际企业中心
关注公众号

Powered by 正规炒股配资平台_线上炒股配资平台_炒股配资公司排名榜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 站群 © 2013-2021 365建站器 版权所有